从上述记载中,可以看出当时的“孺子室”专收太子、世子,其出生三日后送入此室,相当于宫廷内的育婴院。对教养员、保育员的要求清楚,职责分明。当时教养、保育人员分为四种,即教师、慈母、保母和奶妈,被称为“孺子室”的“四贤”,其职责在上文已提及。由此,有学者认为西周王宫及其各诸侯国宫廷中所设“孺子室”为“学前教育机构的雏形”[5]。即“孺子室”是实施保教工作的专门场所,而“三母”或“四贤”是分工明细的保教人员,从《礼记·内则》“子能食食,教以右手”一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其相应的保教内容,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养工作状态。
2.宫邸(邸第)学
邓太后,名邓绥(81—121年),为汉和帝皇后。邓太后自幼随兄破蒙于家塾,“六岁能史书”。15岁受选入宫,被立为贵人,师事班昭,深研经史,兼通天文历算。22岁被立为皇后。25岁和帝病逝后,临朝摄政,倡扬儒学,发展教育,尤重宫廷贵胄教育。
为了更好地教育皇室子弟,她于安帝元初六年(公元119年),创办了宫廷学前教育机构——“邸第”。“六年,太后诏征和帝弟济北、河间王子男女年五岁以上四十余人,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余人,并为开邸第,教学经书,躬亲监试。尚幼者,使置师保,朝夕入宫,抚循诏导,恩爱甚渥。”(《后汉书》卷十上,中华书局1973年8月版)